股市融资利息_股票融资利息
你的位置:股市融资利息_股票融资利息 > 股市融资利息 >
低息股票配资代理 业绩下滑、治理失序,广发银行如何重生?
发布日期:2025-03-26 20:56    点击次数:71

低息股票配资代理 业绩下滑、治理失序,广发银行如何重生?

导读:业绩滑坡、价格战泥潭低息股票配资代理,雅迪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冰冷现实,更是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近期,广发银行迎来了一场重要的人事变动,董事长白涛因工作变动,辞去董事长及董事职务,结束了其自2022年5月以来不足三年的任职生涯。而接棒的是现任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蔡希良,这一变动不仅标志着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集团的深度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意味着蔡希良将肩负起带领广发银行走出困境的重任。

新帅蔡希良上任之初,就面临着道道亟待攻克的难关。从业绩上看,广发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已经持续下滑,就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银行的市场地位和投资者信心。如何在短期内扭转这一颓势,提升盈利能力,成为了蔡希良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

业绩下滑,挑战重重

从数据上看,广发银行的业绩就像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令人揪心。根据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披露的2024年未经审计的核心财务数据,广发银行营业收入为687.96亿元,同比下降0.65%;归母净利润150.06亿元,同比下降4.98%。这不仅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更是给广发银行本就严峻的业绩形势“雪上加霜”。

回想起2020年,广发银行还曾站在业绩的巅峰,营业收入高达805.25亿元,净利润也有138.12亿元。然而,短短几年间,广发银行的业绩就急转直下,陷入了如今的困境。从2021年到2023年,营收从749.05亿元降至696.78亿元,净利润从174.76亿元降至160.16亿元。这一连串冰冷的数字,直观地反映了广发银行面临的巨大业绩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广发银行的净息差也在不断收窄。2024年,净息差仅为1.53%,较2023年的1.65%进一步降低,创下了近几年的历史新低。这一数字甚至低于2024年股份制银行净息差1.62%的平均值,显示出广发银行在盈利能力上的明显不足。

同时,资产利润率也从2023年的0.46%降至2024年的0.42%,远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约0.63%)。这些核心指标的下滑,就像一记记重拳,狠狠地打击着广发银行的盈利能力。

图片

除了整体业绩的下滑,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陷入了瓶颈。作为曾经的“金字招牌”,信用卡业务如今却增长停滞,甚至出现倒退。2024年末,信用卡持卡客户数量与2023年末持平,均为1.18亿,首次陷入用户零增长的困境。

同时,信用卡消费额也大幅下滑,从2022年的2.49万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2.22万亿元,一年骤降2700亿元。信用卡透支余额持续下滑,额度使用率也不断降低,从2019年的41.94%降至2023年的33.25%,而不良贷款率却在上升,从2021年末的1.54%升至2023年末的1.59%。这一系列问题表明,广发银行信用卡业务不仅增长乏力,资产质量也在恶化,对整体业绩造成了严重拖累。

净息差走低、信贷成本偏高,更是让广发银行的业绩雪上加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广发银行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为了维持业务运营,广发银行不得不承担较高的信贷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与同行相比,其盈利能力明显较弱。

为了改善资产质量,广发银行近年来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可谓是动作频频。2024年,广发银行进行了11次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涉及原始不良资产总额327亿,最终以21亿元成交。这一系列操作虽然使得广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58%降至2024年末的1.53%,拨备覆盖率也从约161%上升至约166%,看似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代价。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需要银行付出高昂的成本,这无疑会侵蚀未来的利润空间。2024年广发银行净利润的再度下滑,或许正是这种策略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

从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来看,广发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及批发和零售业,个人不良贷款则主要集中于信用卡透支。这些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尤其是房地产业。由于此前与恒大、富力地产等房企关系密切,让广发银行的未来之路更加坎坷。

IPO之路坎坷,资本补充受限

广发银行的IPO之路,可谓漫长而坎坷,自2011年正式启动IPO事宜以来,至今仍未成功上市,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未上市股份制银行之一。这十余年的曲折历程,见证了广发银行的起伏跌宕,也映照出其面临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2015年,广发银行曾试图重启上市进程,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2016年,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一系列的变动让上市之路再次陷入停滞。2017年,上市进展变更为“暂时中止”,理由是为了保障股权变更过渡期的经营管理稳定。而到了2021年,广东证监局披露的上市公司辅导时间表更是给了广发银行沉重一击,其上市进展状态变更为“辅导备案终止”。这一系列变故,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广发银行的发展步伐。

业绩的不稳定,也是广发银行上市的一大障碍。广发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如同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让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缺乏信心,降低了上市吸引力。此外,广发银行长期以来对信用卡业务的高度依赖,也成为上市的制约因素。一旦信用卡业务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体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上市风险。

IPO困局对广发银行的资本补充和发展形成了极大限制。上市是银行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夯实持续发展基础的重要途径。然而,未能上市使得广发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相对困难,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与同行相比存在差距。这不仅限制了其业务拓展和风险抵御能力,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与已上市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在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战略定位就如同指南针,指引着银行前行的方向。然而,广发银行在这方面却显得有些迷茫。从业务结构来看,广发银行过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非息收入占比持续低于同业。2023年,广发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8.52%,净息差仅1.6%,在12家股份行中排名第八。这种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的模式,使得广发银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难以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

内部治理,作为银行的根基,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长远发展。然而,近年来广发银行内部多位高管因违法违纪被查处,三年“落马”高管超十人。这一系列事件,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严重破坏了银行的内控体系和风控流程。

2024年11月26日,广发银行前任董事长董建岳因涉嫌受贿1.5亿元,在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一审开庭审理;中国人寿的原董事长王滨兼任广发银行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贷款融资、项目合作、人事安排等事项上提供帮助,本人直接或者通过其亲属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25亿元。这些高管的违法违纪行为,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也让员工们感到失望和不安,士气受到严重打击。

内控体系的失效,使得广发银行在贷款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2024年,广发银行因贷款管理问题收到了13张罚单,暴露了风控流程形同虚设的现状。内部治理的缺陷,就像一个毒瘤,不断侵蚀着广发银行的肌体,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步履维艰,难以稳健前行。

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银行纷纷加大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力度。而广发银行,作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重要一员低息股票配资代理,却面临着业绩下滑、信用卡业务受挫、不良资产压力增大以及上市之路坎坷等多重困境。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到突破点,实现业绩的逆转和上市梦想的成真,成为了蔡希良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能担起这个重任吗?